黃浦江在流經吳涇鎮時,形成了一道幾近90度的大彎,這是黃浦江在上海境內最深的河段,被稱為“浦江第一灣”。在這道灣內,坐落著一座水光瀲滟、綠意盎然、樓宇林立的“小城”,名曰“紫竹”。
17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片稻田,泥巴小路,雞犬相聞。
17年后,這里已然滄海變桑田,科技時尚,熠熠生輝。科技城的雛形2001年的9月,時任紫江集團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的駱山鷹和他的一批同事被集團委以重任,規劃籌備紫竹科學園區項目。
紫江集團在閔行幾乎是家喻戶曉。董事長沈雯是土生土長的馬橋人。1982年,沈雯23歲,那時他的身份是馬橋鄉俞塘村第五生產隊隊長。就在那一年,他憑著一份刊有中央關于農村改革精神的報紙,說服了同村的伙伴,帶著他們一起去老閔行、吳涇等地區開溝、筑路和安裝電氣,以此賺到了第一桶金:6萬元。此后,沈雯又憑借這筆資金購置設備,培訓人員,在兩間蘑菇房內辦起了生產塑料包裝袋的隊辦企業。到2001的時候,紫江集團已經發展為中國著名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包裝行業的龍頭企業。
紫竹科學園區項目其實是沈雯深思熟慮后走的一步棋。2001年左右,沈雯隱隱約約感覺到制造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終有一天會面臨競爭非常激烈的境地,更會被高科技產業所取代,于是開始萌生要轉型的想法。這時,上海交通大學正值100周年校慶,也正在尋求一個突破。交大向來以進入世界50強大學為目標,但事實上,那時他們離這個目標還有不小的差距。放眼全球,世界上這種高科技發展比較好的地區往往和頂尖的大學相結合的,比如美國的硅谷,日本的筑波,印度的班加羅爾。沈雯與交通大學校領導一拍即合,決定合作。那么,這個園區要放在哪里呢?
身為馬橋人的沈雯,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家鄉閔行。這一年,新閔行區“撤二建一”即將跨入第十個年頭,發展前景寬廣,但仍沒有摘掉“郊區”“城鄉結合部”的大帽子。對于主要依靠工業和農業的閔行區來說,轉型之路很難走,而眼下,則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時任閔行區委主要領導帶著沈雯去了吳涇蔣家塘。當時的蔣家塘還是一片農田,地理環境又處于偏遠地區,交通很不發達,雖說有老的吳涇化工基地長時間以來打下的基礎作為支撐,但是吳涇鎮總體經濟相對其他街鎮來說依然比較落后,財政稅收2個億還不到,幾乎可以說是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吧蚩偤烷h行區的領導,還有交大的校領導們一合計,覺得這里很適合發展科創產業,也符合區域發展定位,還緊靠交大。好呀,那就行動起來吧!然后,我們就被派到了吳涇鎮蔣家塘,開始了紫竹的籌備工作?!爆F已擔任紫竹高新區副總經理的駱山鷹說。
在閔行區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紫江(集團)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籌劃。籌建園區的想法很快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經過將近一年的規劃及報批, 2002年的6月25日,由上海紫江(集團)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50.25%)、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20%)、上海市閔行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10%)、上海吳涇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10%)、上海紫江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4.75%)、上海交大產業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2.5%)、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股權比例為2.5%)共同投資的上海紫竹科學園區(現在叫上海紫竹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開工?!?
當時,沈雯脫口而出了這樣一句話:“給我20年,給你一座科技城!”這句話后來被刻在了紫竹國家高新區展示中心的入口處,成為了紫竹的目標。在駱山鷹看來,這是沈雯的一份承諾,一個夢想,也是一張藍圖?!拔覀円斓氖且蛔?,不是簡單的搞一個開發區或者出口加工區。何為城?就是要產城融合,宜商宜居宜業,應有盡有?!眻@區規劃伊始就確立了六個字的建園理念:“生態、人文、科技”?!叭绻覀儸F在來講這個,大家都在說,沒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在01年的時候提出‘生態、人文、科技’,而且賦予具體內容,那是非常有前瞻性和戰略眼光的。”駱山鷹說。駱山鷹為我們詳細介紹了“生態、人文、科技”這三大理念的具體體現。“我們常見的很多開發區,集裝箱卡車機器轟鳴,煙囪到處都是,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希望紫竹園區是像公園一樣,鳥語花香,小巧精致的。經過我們多年的生態建設,現在這里回歸了幾十種鳥類,比如白鷺之類的,攝影師抓拍到過好多次?!?
說到“人文”,只需將上海交通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這兩塊招牌擺出來,便已經充分闡釋了這兩個字?!敖淮笫窃?0年代中期進入閔行的,發展迅速,而華師大閔行校區則是在紫竹成立后遷入的。市、區兩級政府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我們集團也投入了遠超預期的資金,因為大家都知道優質高校對紫竹高新區的重要性?!瘪樕晋椪f,“事實證明這一步走得太對了。現在,我們以交大和華師大為核心,建設紫竹國際教育園區,準備打造世界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等教育集聚地和產學研融合示范區,為高新區產業發展提供充沛的人才、智力、師資、科研支撐?!?
人才優勢進一步推進了紫竹的科技化建設。自2002年落成至今,紫竹高新區已發展了超過2000多家企業,形成了以信息軟件、數字視聽、生命科學、智能制造、航空電子、新能源與新材料為支柱的產業結構,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地區總部、研發機構和高端制造入駐,成為全球高端研發和技術集聚區。截至2017年底,有17家世界500強公司設立的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落戶紫竹,已近10萬高素質人群在此學習就業和生活。要做就做“優秀”踏進紫竹國家高新區展示中心的大門,最顯眼的除了“給我20年,給你一座科技城”這句話,還有一塊閃亮的銅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對于紫竹來說,這是最值得驕傲的榮譽之一?!艾F在國家高新區總共有168家,其中167家是國有的,我們是唯一一家以民營企業為投資主體的。”駱山鷹不無自豪地說?;貞浧甬斈晟暾垏壹壐咝聟^資格的點滴,仍然歷歷在目?!盀榱诉@個稱號,我們經歷了四年時間,北京就跑了五十多次,真是不容易。其實也可以理解的,我們畢竟是私營企業,把國家級資格給了你今后出了事怎么辦,國有資產會不會流失,政治上誰為你擔保,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當時我們一度以為這個事兒要夭折了。好在我們自己也爭氣,從2002年到2008年的這段時間,我們的發展已經初步見到成效,未來預期也很明朗。經過國家科技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和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層層審核,最后終于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得到通過。”2011年6月,紫竹終于成功獲批國家級高新區,成為全國唯一一家以民營企業為主體、集科研人才資本產業等優勢以及運用市場化運作方式而設立的新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前無古人是肯定的,后面還有沒有來者我不知道,不過要頂著那么大的壓力去申請這個,對于一家民營企業來說絕對是不容易的,關鍵還在于自身實力。”駱山鷹說。
躋身進國家級高新區不容易,更不容易的還在后頭。168家國家級園區,每年都要就產業規模、社會責任、國際合作、創新能力、知識產權、人才高地等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排名,這個排名是園區綜合實力的最直觀體現,也給了紫竹不小的壓力?!?012年第一次排名的時候,我們當時是第28位,之后我們給自己定的小目標,就是每年都要進步。就這樣,之后的幾年里,一點點地往前擠,去年(2017)的數據出來,我們是第14位?!?對駱山鷹和其他紫竹管理層來說,排名和數據很重要,是園區實力的證明,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在更高的臺階上實現更高的追求。
“我們概念里的高質量的發展,不是說追求地域的多少面積,也不是追求規模的一個絕對數,而是要追求每畝地的含金量 ,每畝地能取得多少稅收,每畝地產生多少價值,每畝地擁有多少人才。我們不去和其它高新區比較規模和體量,他們是大而全、大而齊、大而富、大而強,而我們追求的是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優、小而特,我們要追求這樣的高質量發展,才是我們未來的發展之路?!瘪樕晋椪f。20年,一座城紫竹高新區的運營模式完全顛覆和改變了我們對以往民營企業的看法。
在大多數人看來,都覺得民營企業注重經濟效益,不會主動去承擔社會責任,更不會把過多的精力放在黨建、統戰這方面的工作上。然而,紫竹卻在這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身兼紫竹高新區黨委書記之職的駱山鷹,同時也是上海市政協委員,他自豪地向我們介紹了紫竹在這方面的成績:紫竹高新區黨委多次被評為“上海優秀黨組織”、兩新黨支部;紫竹工會是“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團委是全國優秀的團委組織;甚至還積極推薦園區的優秀青年職工到民主黨派,以提高民主黨派質量,降低平均年齡。“其實我們還是很具有民營企業特性的?!瘪樕晋椥χf,“我們用最小的人力和最小的財力做出最高的質量。我們的黨工團組織要服務全園區兩千多家企業,四萬白領,還獲得那么多市級和國家級的稱號,但其實我們總共只有四個全職職員,把整個園區的黨工團和統戰工作都搞起來了?!?
除了完善園區黨群組織架構,紫竹近年來也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配套區的建設。當年沈雯的承諾是一座“科技城”,對于一座城來說,住宅房產、教育培訓、醫療服務、健康養老、商業機構甚至休閑旅游都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設施與服務。紫竹用了十年,建成了如今的紫竹基礎教育園區,這里有華師大紫竹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雙語學校,大大提升了家門口的好學校的實力和競爭力?!敖逃Y源對科技城來說是很重要的,我們從一開始主動對接交大和華師大,主要就是想要引進優秀人才,人才在這里工作、創業,之后也要成家,會有小孩。所以提升園區配套的基礎教育,也是為了把人才留住,讓他們在這里安家,解決他們的家庭需求,讓他們安心。”駱山鷹說。
園區配套建設初步完成,成效也是顯著的。公司的中高層紛紛選擇在紫竹半島購買房產,選擇在閔行定居下來。紫竹高新區漸漸成為這些人安居樂業的所在。然而,對于紫竹來說,發展還在繼續,遠遠沒有到可以歇一口氣的時候,紫竹高新區給自己制定了建區20年時的“小目標”:產值1000億、稅收100億、高端人才10萬人、上市公司10家、100家在業內具有知名度的小微科技型企業、建成100萬平方米的自有物業。最近,他們還在積極申報國家文化與科技相融合的產業示范基地。
“2022年時我們紫竹園區建成20周年,也是當年沈總承諾過的,我們要建成“東方硅谷”和科技城。”駱山鷹說。
20年,彈指一揮間。當年夢想的科技城,已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