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黄a片免费网站-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上海“三區”聯動匯聚城市創新血脈
《解放日報》 2006-07-16 5107

各類資源集聚,知識流、技術流、信息流、資金流穿梭往來

距離竣工還有一年多時間,位于嘉定的上海風洞中心已引來上海通用、華晨、奇瑞等8家汽車企業急切“下單”,為開發新車型預定“風洞試驗”日期。這一汽車開發的核心基礎設施,由同濟大學專家團隊自主研發設計,國內唯一。  

就在不遠處,同濟新能源汽車中心工程,已準備好對新車進行包括發動機、噪音檢測等在內的全方位“體檢”。它還與大眾、通用多家企業合作研發新能源汽車,與上海大眾、上海華普攜手開發混合動力汽車……高校優勢學科與區縣功能定位“對接”,占地300畝的科技園區正在緊密籌劃中。    

近年來,上海積極探索校區、城區、園區三區聯動,高等教育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產業集群布局、社會功能拓展有機融合,大力推進了科教興市主戰略。  

“落子”城市四方  

突破觀念和體制藩籬,由單打獨斗的科研攻關,轉變為一榮俱榮的創新聯盟——人才、信息、資金流成一湖活水,高校、政府、企業形成多贏局面。上海市教委主任沈曉明說,“三區聯動”的核心理念,是站在科教興市的高度,將高等教育發展與自主創新、區域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等系統規劃,通過規劃布局,引導各類資源集聚,融匯城市創新血脈。楊浦、閔行、浦東等區已形成共識:服務高校就是服務地區,發展高校就是發展地區。  

東北片——楊浦區以復旦大學為核心,匯聚17所高校。復旦、財大、上海理工大學等就近拓展校區,與城區布局協調互補,互融共進,構成楊浦知識創新區重要組成部分。以高校為依托,區內建起復旦科技園、同濟科技園、楊浦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等一批科技園區。而位于江灣體育場與復旦大學間的創智天地,宛如一只巨大的科技“蜘蛛”,在大學、科研機構、科技公司、現代服務企業間“吐絲結網”。      

西南片——閔行區政府、上海紫江集團、上海交通大學等多家股東共同出資建設紫竹園區,“政府+高校+民企”三方資金結盟,成為“三區聯動”牢固紐帶。園區引入交大、華師大兩所高校,計劃通過5至8年建設,構建高層次產學研體系,迄今已資助兩校約10億元。閔行區還將連續五年,每年支持交大、華師大共上億元區校合作經費。  

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坐擁復旦微電子學院、交大信息安全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擬建中的復旦藥學院新址,學??刹扇∽赓U的形式使用,部分解決學校建設資金短缺難題。高校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學科優勢對接產業發展需求,與企業、研發機構開展深層次、前瞻性合作。  

新一輪融合還在進行:華東理工大學新校區定址奉賢,尚未搬遷的學校已與毗鄰的上海化學工業區簽訂科研、人才培養全方位合作協議;上海海事大學和水產大學整體遷入位于南匯的上海臨港新城,全面融入深水港建設……  

放大高校“溢出效應”

據說,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以南的赤峰路上,靠賣盒飯一年也可賺下一輛小轎車的錢。為啥?“同家軍”人氣足唄。同濟大學享譽國際的建筑設計學科培育出大量優質人才,楊浦區為使師生們盡早實現創新力價值,牽頭置換空房,組建上海滬東科技經濟園區,集聚500家設計企業,使860米長的建筑設計一條街漸漸成型。隨著赤峰路日益繁盛,附近的密云路、國康路、四平路也逐漸被“同家軍”包圍。      

去年,環同濟周邊的創意設計產值近30億元。盧浦大橋、上海外灘綜合改造工程、上海磁浮高速列車運營線、昆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等5000多項國內外市政工程的勘察設計,都出自這里。楊浦區政府已與同濟大學初步擬定規劃:至2010年,將在同濟周邊打造一個年產值達300億元的知識經濟圈。    

同在楊浦的復旦大學,則依托科技園多渠道融資服務平臺和協助孵化服務,重點培育微電子、計算機軟件、生物醫藥、新材料和環境工程等具備優勢學科條件的企業群,使得科技成果轉化駛上“快車道”。  例如,復旦微電子依托的,就是復旦國家重點實驗室集成電路系統設計方面的科研力量和成果,短短幾年從一個課題組發展成為我國設計能力、產品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最強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之一,并于2000年在香港創業板成功上市。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指出,今后五年,科技園面積預計將達80萬平方米,在復旦校區周圍形成一條強大的產學研結合和科技成果轉化帶。      

園區變身“聚寶盆”  

通過規劃布局,引導各類資源集聚,高校的知識流、技術流,城區的信息流、資金流穿梭往來。  三區聯動,將大大小小的城區、園區變成“聚寶盆”。楊浦區在高校周邊建立六個知識產業帶,包括教育培訓、現代設計、專業服務、信息技術、先進材料、環保科技,目前已集聚中小科技企業1800多家,成為城區經濟發展的有力增長點,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通過支持高校就近就地拓展,發展研究性大學,楊浦知識創新區成了上海非貿易創匯的高地和服務全國的教育中心。      

2002年6月25日,紫竹科學園在閔行東南一隅破土動工。當時不少人曾擔憂:該不會是個“圈地運動”吧?事實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名校品牌,吸引多家國際一流企業入駐:上海微創軟件公司的微創大廈奠基,英特爾渠道產品總部正式落戶,不久前上海交大又成功和廣西玉柴集團研發中心展開合作…… 幾年來,紫竹園共吸引外資20億美元、內資31億元人民幣,意向投資總額超35億美元。  

聚資本之寶,還聚創新之寶。多家高能級研發機構和企業入駐紫竹,園區同時建立交大、華師大專家到研發基地兼職的柔性流動機制,大幅提升閔行區域創新力。2005年上海市民營科技企業百強中,閔行占有25席,數量連續三年全國居首;區內專利申請總量連續兩年位居全市第一。      

【鏈接】  

三區聯動,即大學校區、城區、科技園區的融合與聯動發展。大學校區主要為園區提供創新創業人才、項目、手段,為整個城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科技園區是大學師生和城區市民創新創業及就業的場所,是城區經濟發展的一個增長極;城區主要為校區和園區提供公共服務,創造一個適宜居住、休閑、交流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