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上海市閔行區東南部,兩面環繞黃浦江,相伴上海交通大學與華東師范大學兩所高等院校,初入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記者便被這里清凈雅致的環境所吸引。成立13年的紫竹國家高新區與國內大多數高新技術園區相比稱得上年輕了,在“生態、人文、科技”的建園理念的指導下,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以民營企業為投資主體的國家級高新區,紫竹國家高新區目前在全國129家國家級高新區中綜合排名迅速攀升至第18位。
怎樣的優勢與背景促成了紫竹國家高新區今天的成就?大批具有影響力的跨國企業入駐,給紫竹的發展帶來了哪些新機遇?在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背景下,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地,紫竹將如何順勢而為?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駱山鷹。
高校助力+體制活力,以優勢補短板
“從國際上看,凡是建設得好的高新區都是與高等學府緊密結合,例如美國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羅爾、日本的筑波等等,而紫竹國家高新區也有這一特點。”
駱山鷹告訴記者,紫竹國家高新區在建設初期,分別投資巨額資金資助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兩所院校搬遷至紫竹。正是這項投資,使得高新區擁有強有力的高校人才與重點科研項目優勢,形成高層次人才培育基地,同時培育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企業。“兩所高校的搬遷,意味著高新區坐擁7萬余名本科及本科以上高等人才。”駱山鷹說道。
然而只有人才是遠遠不夠的,紫竹國家高新區有別于其它優秀高新園區最大亮點便是體制機制不同。
在所有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中,紫竹是唯一一家由政府、企業、高校聯合投資,以民營企業為投資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民營企業在工作效率、用人機制、決策機制、激勵機制等方面都具有很明顯的優勢,也是民營企業的魅力所在。”駱山鷹說。正是在這樣具有活力的體制與工作氛圍下,一大批在紫竹成長的年輕人快速地提高著自己的工作能力、學習能力以及綜合協調能力,
除了機制體制上的優勢,紫竹國家高新區的服務質量更是吸引著大批跨國企業與國內知名企業入駐。“與其它園區相比,紫竹目前還有很多短板,例如地理位置相對于市中心有點偏遠,周邊交通及商業配套設施還有待完善。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眾多知名企業依然選擇入駐紫竹,原因很簡單——服務好,辦事效率高。”駱山鷹還向記者舉例說明了當時微軟、英特爾等著名世界500強企業對比了國內各大高新技術園區時,最終因為高質量的服務和發展前景選擇了紫竹。
隨著紫竹國家高新區近幾年快速的發展,交通、配套方面等劣勢在逐漸縮減。起自寶山顧村公園站,止于紫竹國家高新區,途經寶山、普陀、長寧、徐匯、閔行等5個行政區的上海軌道交通15號線于今年動工;虹梅路快速通道將于2017年底通車。這些都將給高新區的交通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將從根本上解決高新區工作人員的出行問題。
除了交通外,紫竹國家高新園區投資3.5億人民幣,與閔行區人民政府、華東師范大學共同打造了紫竹基礎教育園區,建設有華東師范大學二附中紫竹校區、附屬初中,華東師范大學附屬紫竹小學、紫竹幼兒園,以解決高新區內白領子女入學入托問題。
跨國企業支撐了高新區的發展
截止今年6月底,入駐紫竹國家高新區的外資企業有156家,其中投資性及地區總部6家,研發中心16家,外商投資總額達54.32億美元。
一直以來,跨國企業對紫竹國家高新區的稅收貢獻占據著很重的比例,一度成為高新區從起步階段到快速發展階段的重要支柱。駱山鷹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形容區內的跨國企業。
“初期,紫竹像是在建造房子,而知名跨國企業對于紫竹就像是房子的‘四梁八柱’,用它們雄厚的實力和業內影響力為紫竹抵擋住外界的‘風吹雨打’,讓紫竹得以生存下來。”
然而,跨國企業對于紫竹國家高新區的貢獻不僅僅局限于生存期,在快速發展階段,跨國企業為高新區帶來的優勢依然不可小覷。
駱山鷹從四方面向記者闡述了跨國企業在高新區的重要地位:
首先,跨國企業具有知名的全球影響力,伴隨著跨國企業的入駐,會有一大批全球性的科研項目落戶到高新區,成為跨國企業技術溢出和人才溢出的重要源頭,推動了相關高新技術產業在區內的集聚;其次,跨國企業落戶于中國,也會在政策上與中國相適應,例如為響應上海市建設科創中心的意見,區內不少企業設計響應措施推動創新發展;再次,跨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同時也相應地承擔起了一些社會責任,例如英特爾設有專門的相關社會責任部門,規定每個員工每年都要做公益活動;最后,優秀跨國企業入駐,為高新區培養了一大批本土的高科技技術人才,也正是這樣人才成為國家高新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
跨國企業為紫竹國家高新區發展帶來好處的同時,高新區也不斷通過優質服務、健全配套、人才服務等方面為跨國企業服務,并進一步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入駐,成為跨國企業與紫竹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
科創中心建設,紫竹不缺席
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2015年上海的“1號課題”,以集成電路與軟件、數字視聽、新能源、航空、新材料、生命科學等六大類主導產業為主的紫竹國家高新區無疑會成為科創中心建設的承載區。
駱山鷹向記者透露,上海創建科創中心,紫竹“不缺席、有擔當、作貢獻”,努力打造創新要素集聚、綜合服務功能強、適宜創新創業的科技創新中心重要的承載區。為此,高新區還制定了《紫竹國家高新區關于創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實施意見》,并明確了扶持對象和方式標準。
紫竹國家高新區還將著力構建和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企業知識產權預警機制,推進專利成果產業化對接,積極創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
為優化產業布局,高新區將加快建設全國唯一的“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形成具有產業集聚效應的網絡視聽產業鏈,涵蓋內容制作、產品交易、集成播控、技術研發、視聽元計算及應用等等。駱山鷹告訴記者,基地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將超百億元人民幣。
此外,服務創新創業也成為紫竹國家高新區新常態。紫竹設立了投資額達10億元的“小苗基金”,以鼓勵成果轉化企業、大學生創業企業、大型文化創意產業等入駐、孵化和成長。為突破傳統孵化器思維束縛,強化創業服務意識,紫竹高新區成立了新型孵化器,近萬平方米的創業孵化空間,為初創企業、初創團隊和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創新創業綜合服務。
如今的紫竹國家高新區,正跨步邁向更高的臺階,成為上海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搖籃和上海高新技術發展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