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观看黄a片免费网站-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紫竹迸發創新活力
《勞動報》邵未來 2018-07-19 5254

從黃浦江邊到劍川路,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著紫竹高新區。作為全國首家以民營企業為開發主體的自主高新區,17年來,紫竹高新區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創新發展之路。截至今年二季度,紫竹高新區入駐企業已有2098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達81家。首創“三結合”運營模式紫竹是全國唯一一家以民營企業為主體、集科研人才資本產業等優勢以及運用市場化運作方式而設立的新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歷史資料顯示,2001年9月12日,上海市、閔行區兩級政府決定建立上海紫竹科學園區,提升上海開發區創新能級。園區由大學校區、研發基地和紫竹配套區三部分組成,園區規劃建設由民營企業紫江集團承擔,并依托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著名高等院校,建成產、學、研一體化的新型科學園區發展模式。

高新區在股權結構上進行大膽創新,采納開放式多元化股權結構,形成在政府主導下,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的市場化運作模式。高新區注冊資本25億元,其中上海紫江(集團)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50.25%;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20%;上海紫江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4.75%;上海交大產業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2.5%;上海市閔行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10%;上海吳涇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10%;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股權比例為2.5%。各股東單位派員組成董事會,在董事會領導下,高新區管理層具體負責公司日常運行和管理。

這種全新的民營企業、高等院校、市區鎮政府“三結合”運營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社會經濟資源的總體運營效率;也從體制上確保了高新區發展從決策到落實、從規劃到建設過程中的強大執行力。“招大”向“扶小”轉變成立以后,紫竹高新區立足區位優勢,瞄準科技前沿產業,積極吸引占地少、產出高的高含金量的項目入駐。目前,紫竹高新區已形成了以信息軟件、數字視聽、生命科學、航空電子、新能源與新材料、智能制造為支柱的產業結構。其引進了中航通用電氣航電、中國商飛飛機客服、中廣核、電氣風電等一批國家和省(市)級重大項目;吸引了英特爾、微軟、可口可樂、GE、東麗、埃克森美孚、博格華納等多家世界500強公司在此設立了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成為跨國公司技術和人才溢出的重要源頭,推動了相關高新技術產業在高新區的集聚。

在發展模式上,改變傳統招商引資為主的模式,注重培育新興產業,鼓勵人才創新創業,逐步實現從“招大”向“扶小”轉變,為本土的雙創企業提供發展空間和創新資源。據悉,其與英特爾、中航615所等區內企業成立聯合孵化器,現已培養和孵化了漢翔信息、云軸信息、冠勇公司、移康智能等600余家業內有影響力的雙創企業,還扶持并集聚了一批以至純股份、申聯生物、基因科技等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近年來,紫竹高新區建設了一整套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打造1.2萬平方米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制定高新區相關政策,為初創企業和團隊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創新創業綜合服務。截至今年二季度,紫竹創業中心累計引進創業企業200余家,在孵企業70余家,幫助在孵企業累計獲得風險投資超過20億元。紫竹孵化器累計引進企業98家、在孵企業78家、孵化器累計發放創業免息貸款845萬,在孵企業獲得融資總數2.038億元。“三區聯動”資源共享紫竹高新區通過建立校區、社區、園區“三區聯動”資源共享機制,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緊密合作。

目前,上海交大與入駐企業的英特爾、京濱電子、中國航空無線電電子研究所等跨國及重大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建立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及大學生研發實踐基地。同時,紫竹高新區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校企共建協議”,雙方在合作構建科技服務平臺、培育優勢產業、前沿領域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建立人才資源共享機制、合作辦學等方面充分合作。

如今,交大學生創業創辦的柏楚科技已成長為銷售過億的激光控制領域制造業企業;創業團隊來自微軟的漢翔信息累計融資額近7000萬美元,公司市值超過10億美元;華師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劉明耀創辦的邦耀生物落戶紫竹,致力于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來進行腫瘤和遺傳疾病治療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