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紫竹科學園區開業三年來,始終堅持“生態、人文、科技”的發展定位,全面優化和完善科研軟環境,在科技創新生態系統規劃、招商引資、入駐企業服務體系建設與創新轉移平臺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可喜成績,得到了有關企業和領導的高度評價,并在日前舉行的閔行區科教興區推進大會上被授予“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近日,閔行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在上海紫竹科學園區正式掛牌成立,該中心將致力于為入駐企業搭建一個良好的溝通與服務平臺,為入駐企業提供創造性、全方位的一流服務。正是憑借不斷完善科研環境、創業環境、投資環境和生活環境,緊緊圍繞核心企業及其核心技術產品,按照“四位一體”的發展方針,大力提高園區科技創新能力,把抓好新產品開發、強化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作為培育各主導產業群的重要措施,紫竹,已經成為了上海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創業的理想園區。
作為政府、民營企業和高校共建的新型高科技園區,紫竹認真實踐“科教興市”戰略,以科技創新為重要抓手,以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和自主創新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已經引進或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并樹立了這些企業在行業中的領軍地位。目前,已吸引入駐園區的企業包括英特爾、微軟、意法半導體、歐姆龍等數十家國際知名的研發中心和國家納米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組織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動物醫學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研究中心,同時,園區內的漢芯半導體、納晶科技等多家企業已獲得國家火炬項目計劃的立項,微創軟件公司的王曄女士和新華控制公司的李培植先生都獲得了2004年度上海市科技領軍人物十佳稱號。
紫竹園區始終堅持“產、學、研”結合的發展模式,建立了各類行之有效的機制,如軟件開發公共測試平臺,舉辦各類專題研討會,合作開發項目等促進園區內大學和企業之間的各類技術合作,通過交流,使其協調發展。目前,微軟、意法半導體、歐姆龍、東麗、花王等多家企業都與園區內的上海交通大學建立了聯合開發、雙向兼職與創業、大學生實習等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與資源共享,已成為“校區、城區、園區”三區聯動發展的典范。
紫竹打造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特色園區的成功實踐,受到了國內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僅今年下半年,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經濟日報》、《第一財經日報》、《新民晚報》等相繼對紫竹的發展作了全面綜合報道。《人民日報》8月23日稱:“高標準推進研發基地建設、催生科學發現和技術原創成果,是紫竹園區挖掘創新潛力的重要舉措。目前,園區的研發基地……重點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研發、設計中心等創新主體,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科技產業的集聚基地。”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10月9日晚10點檔“晚間新聞”欄目報道:“由于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企業研發中心在紫竹科學園區落戶,從而在上海形成了密集的高科技研發群效應”。